听弹琴

2022-11-26诗词曲

原文:泠泠七丝上,静听松风寒。古调虽自爱,今人多不弹。注释:①泠泠:形容清凉、清淡,也形容声音清越。丝:一作“弦”。松风: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凄凉。琴曲中有《风入松》的调名。②古调:古时的曲调。译文:七弦琴奏出清凉的曲调悠扬起伏,细细倾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。我虽然很喜爱这首古时的曲调,但在今天人们大多已不去弹奏了。

古时形容曲调松林松涛泠泠清凉清越

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

2022-11-26诗词曲

原文:万里辞家事鼓鼙,金陵驿路楚云西。江春不肯留归客,草色青青送马蹄。注释:①事鼓鼙:从事军务。鼓鼙,军用乐器。金陵:一般指今江苏省南京市,但唐代时把润州也称为金陵,这里即指润州。楚云西:古代楚国地方的西部,这里指送别的所在。②行客:过客;旅客。草色青青:形容草长得好(多用于形容春天的美景)。译文:你就要离开家乡,...

军务南京市形容楚国江苏省这里青青驿路

夜半乐·艳阳天气

2022-11-26诗词曲

原文:艳阳天气,烟细风暖,芳郊澄朗闲凝伫。渐妆点亭台,参差佳树。舞腰困力,垂杨绿映,浅桃秾李夭夭,嫩红无数。度绮燕、流莺斗双语。翠娥南陌簇簇,蹑影红阴,缓移娇步。抬粉面、韶容花光相妒。绛绡袖举。云鬟风颤,半遮檀口含羞,背人偷顾。竞斗草、金钗笑争赌。对此嘉景,顿觉消凝,惹成愁绪。念解佩、轻盈在何处。忍良时、孤负少年等...

亭台垂杨夭夭女子嫩红形容浅红美丽

腊前月季

2022-11-26诗词曲

原文:只道花无十日红,此花无日不春风。一尖已剥臙脂笔,四破犹包翡翠茸。别有香超桃李外,更同梅斗雪霜中。折来喜作新年看,忘却今晨是季冬。译文:只以为花开后红艳不了几天,但是月季花每天都是春风满面,娇艳欲滴。初绽的蓓蕾就像一枝胭脂色的毛笔,翡翠般的细茸包裹着绽放的花朵。月季之芳香非但桃李所能媲美,更是同腊梅一起,抖擞精...

今晨季冬形容月季花翡翠胭脂腊月蓓蕾

代父送人之新安

2022-11-26诗词曲

原文:津亭杨柳碧毵毵,人立东风酒半酣。万点落花舟一叶,载将春色过江南。译文:渡口的杨柳柔条飘拂,春风中入们饮遽了饯行的醇酒。千万点的落花,飘落在小船上那一叶扁舟,把美好的春色全都带到江南去了。注释:①津亭:渡口驿亭。毵:毛发或枝条细长的样子,此形容柳条细长下垂。酣:饮酒至舒畅的程度。半酣,半醉。②一叶:形容轻舟。将...

形容春色杨柳毵毵江南渡口细长飘拂

菩萨蛮·小山重叠金明灭

2022-11-26诗词曲

原文:小山重叠金明灭,鬓云欲度香腮雪。懒起画蛾眉,弄妆梳洗迟。照花前后镜,花面交相映。新帖绣罗襦,双双金鹧鸪。注释:①小山:眉妆的名目,指小山眉,弯弯的眉毛。金: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“额黄”。明灭:隐现明灭的样子。金明灭: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。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,或指女子额上...

女子小山形容明灭样子梳洗蛾眉鹧鸪

浣溪沙·著酒行行满袂风

2022-11-26诗词曲

原文:著酒行行满袂风。草枯霜鹘落晴空。销魂都在夕阳中。恨入四弦人欲老,梦寻千驿意难通。当时何似莫匆匆。译文:带着微醉的酒意漫步,衣袖灌满迎面的清风。原野上秋草一片枯黄,捕食的鹰隼飞落晴空。离别的黯然销魂,大都由于站在夕阳之中。怨恨陷入离别的思念,人就要变得衰老;梦中到千百个驿站寻觅,心意就很难相通。当初分离的时候,...

一种云梦土山形容离别衰草闲适阳西

牡丹赋

2022-11-26诗词曲

原文:古人言花者,牡丹未尝与焉。盖遁乎深山,自幽而著。以为贵重所知,花则何遇焉?天后之乡,西河也,有众香精舍,下有牡丹,其花特异,天后叹上苑之有阙,因命移植焉。由此京国牡丹,日月寖盛。今则自禁闼洎官署,外延士庶之家,弥漫如四渎之流,不知其止息之地。每暮春之月,遨游之士如狂焉。亦上国繁华之一事也。近代文士为歌诗以咏其...

形容样子洛阳灼灼牡丹牡丹花荆州西施

蝶恋花·春事阑珊芳草歇

2022-11-26诗词曲

原文:春事阑珊芳草歇。客里风光,又过清明节。小院黄昏人忆别。落红处处闻啼鴂。咫尺江山分楚越。目断魂销,应是音尘绝。梦破五更心欲折。角声吹落梅花月。注释:①阑珊:衰败、将尽之意。芳草歇:香草将凋萎,不再芬芳。客里:离乡在外期间。清明节:中国传统节日,民间有上坟扫墓、插柳、踏青、春游等习俗或活动。落红:落花。啼鴂:又名...

伯劳咫尺小院形容梅花江山清明节芳草

秋浦途中

2022-11-26诗词曲

原文:萧萧山路穷秋雨,淅淅溪风一岸蒲。为问寒沙新到雁,来时还下杜陵无?注释:①萧萧:形容雨声。穷秋:深秋。淅淅:形容风声。蒲:即菖蒲,叶狭长,可以编蒲包、蒲席、扇子等。②为问:请问,试问。寒沙:深秋时带有寒意的沙滩。杜陵:西汉宣帝的陵墓,位于长安城东南的杜原上,因建于杜县而得名。杜牧家就在杜陵樊川。译文:山路上萧萧...

形容来时淅淅深秋秋雨菖蒲萧萧蒲包